close

。§。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。§。
 

回答時間: 2014-04-30 09:23:05
問答者: 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  
全文如下:樓主當知:

       打坐入定、禪定是共通外道法,而真正不共外道法的極殊勝、不可思議佛法是【般若禪】還請樓主、網友務必詳細恭閱:

大菩薩 平實導師的慈悲開示

請恭閱
般若禪與禪定之修法不同,應有揀擇:
       近代常有人學已故月溪法師所教之法參禪,教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,認為看到最後突然嘩的一聲,就會打破無明,就會看見佛性。殊不知打破無明看見佛性須用參禪的方法。禪是般若智慧,不是修定,不應使用此種修定的方法向心中直看,因為能看的心與所看的境都不離意識境界。以此修定之法修行,不論修得如何深入,都不 離意識境界,即使能修得四禪八定,依舊不離意識境界。欲會末那識猶不可得,何況覓得本心阿賴耶識?

       若不鍛鍊看話頭功夫,以此方法向心中 直 看下去者,看到驢年亦看不見佛性,便會學月溪法師以為悟後的知覺就是佛性,便會跟著他一樣說道︰「 悟後見聞覺知變為佛性。佛性非肉眼所能見,故云見無所 見。」卻成誹謗正法、誹謗《大般涅槃經》、誹謗世尊。明心是見無所見,見性則須眼見為憑,《大般涅槃經》中世尊已再三明示。

       以此修定之法 欲求明心見性,無異緣木求魚,曹洞宗默照禪之所以迅速沒落者,其故在此。若悟後修學禪定三昧,此則是一法,能益行人。若以此法求悟,極其危險,為此乃修定 之法,其中境界甚多,幻覺與魔境亦極多。學人若未先悟,而用此法修行求悟,十之八九落入定境,極易產生幻覺或魔境。若執著幻覺魔境,而無善知識救助者,往 往失心發狂,一生頹廢,學人慎之。

       若悟後以此方法修定,則無過失。蓋真悟之人歸無所得,不貪境界,於定境現前時,能知取捨。「心尚不緣色香味觸,魔事云何得能發生?」末悟之人切莫以此法求悟,必落定境故,定境中甚多幻覺與魔境故。欲知其詳,可閱《楞嚴經》所載五十陰魔,謹慎提防。

       若坐中向心中直看,看到後來,靈知心不停擴散,直至感覺此心遍滿虛空充塞宇宙,便以此為悟者,此是幻覺,非是禪悟,非是證空。吾早年學禪時,不待人教,自己 便會此法,便認為已證空性。後來讀了義經,方知此境界是定境,非開悟。因為禪---真心,雖不離境界,卻不在境界中。真開悟者歸無所得,因地真如既非有為 有作,亦非絕對無為無作。
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。

       此遍滿虛空之覺受不離境界,有境界則有能知之心,能所分別具足。欲保持此境界,須用心護持,則是有為有作。住此境界是有所得,出定時離此境界是有所失。此心能知此境界,能護持此境界,則不離覺知,此非真心阿賴耶識,乃是妄心。

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」
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
       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,不是真心,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。


       若坐中進入定境,看見自己在打坐,又看見自己在體會定境,又有一個能覺知能看的我,便以此能知能看的心作為真心,此是誤認識神。若執著此境界,住此境界貪著不捨,而希求感應或殊勝境界,必招鬼神入侵,久之即成精神分裂症患者,不可救治。

       《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》卷十︰「大德迦葉,言菩提者名為無為,菩提者離一切數,菩提者非色法,菩提者不可見。」若是能知能看之心,即不離數、不離色、不離見, 云何可說此心是菩提心?故知能觀之心是妄心。又云:「過一切相,無依、離一切依。無物、離一切物。無相、離一切相。」能知能看之心,不離心相。此心相依色 身五蘊而有,是有所依,非解脫心,非涅槃心,云何可說此心是菩提心?又云︰「不可見,不可和合知,不可別異知,非闇非明,無形無相無可觀,非言語離言語, 不可觸,不可知,不可聞,……」有被看被觀被知的心,即是可見,即是五蘊和合而知。有能看被看之心,即是別異知。當知本心「不可觸、不可知」,可知者即非 本心。能看之心非不可知,凡夫眾生便能以證自證分而知此能看之心,云何可說此心是菩提心?故知能看能聽能知之心乃是妄心,不論祂是在定中或 定外。 


辨論以下之文!

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。
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」
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
        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,不是真心,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。 


 
        。§。心法門。§。   覺行居士  張老師回答上述文章....
【辨論反駁上述之文】。

云:『覺為佛。迷為眾生。』請問此『覺』之意為何?應當是明覺吧!

       能明查覺知一切因緣果報產生及應對之方法。此是『覺為佛』之意!又『自心是佛』『佛無所不在無所不能』。豈會拘限於所謂『能所』之中。又《佛》。說『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 。』請問在『不覺知之中』是明覺嗎?與前句『覺為佛』是否有相衝突呢?那又請問?修成為《佛》。又怎麼會處在『不覺不知之中』呢?況修行者。不依此明覺心修持。如何領悟佛法及參學修持呢?又若不隨時保持明覺心。若遇因緣時開發『五通』時。如何分辨是幻境及魔干擾或真偽?此境界應該是於【正定】中的一個區域 (境界)。才會有『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。』的狀況。修者不能以此為這就是【究竟之境界】。

       又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』若是無覺無觀時。就是入深定。而非真正【禪定三昧】。因真的【禪定三昧】。是活的、有知覺的。能作用的。運用自如而卻不動於心。不論行住坐臥皆是如此。也無所拘泥.........

       又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,不是真心,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。如同上述所言。非是真正修得《無生法忍》之境界。
修者。於修一切般若智慧。是要靠此明覺心及精進心修持的。當達真正【三輪體空】之心境。也就是了知明覺一切人事物之因由。又能依自心性的修持力。達到處處圓滿事由。及不執著之心境。由此用功。不以特定之法而執意修練。此心並能《自然無為而為》行於身、口、意。無所罣礙。那會有此二種如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」

       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的情形發生。修者。不應只以之前所遺留的《經典》為準則。而不去分辨實際的真理。恐怕要達到真正。§。開悟。§。會有所疑慮。因修行之高僧大德在當時因緣下所悟之境。會有境界層次之分...決不能一概視之....

       又萬一此類之經所傳有誤。因為是經後人輾轉翻譯或傳授等。不免也會有差錯。另自悟之時也會因個人悟性修為會有所差異!

 福安! 
.
.

。§。一世成就。§。

。§。心法門。§。 覺行居士 張老師

   與【無極慈母宮】修士學修經驗交流
(轉載文章:若有侵權請告知本門會立即處理,感謝!)

 

1.無為 來自:高雄 問?

     那是人? 還是神 ? 大德 ?菩薩 修行經 ( 三大阿僧祇劫 證道果位 ) 你一世 證果!!!佛祖 有比你更沒智慧嗎 ? 那換個角度 你是玄玄上人上帝大帝那廟裡神明又是什麼 ?大德 想想吧。妄想識魔 ( 神佛汗顏 ) 謹供參考

.

。§。心法門。§。 覺行居士 張老師 答
 
主題:§。真言。§
 

§

      先論《 §。心法。§ 》及【 §。能量。§ 】和『 理論 』。也就是上古時期與中古時期。跟現代之修法、功法、理論、型態。會有所不同及改變。另外就是所傳有誤。及邪魔亂道等之因素。產生誤解。以為真的須修持【 三大阿僧祇劫 】才可解脫。......
 

      邪魔亂道。要修行者。修持【 三大阿僧祇劫 】才能得道。此是缪論!因魔要修行者。一直行功果而予以佔據。才會發出此訊息。﹝就像之前南投「 隨和修士 」所言。無形界『 功德金 』早已用光。﹞

亦是指修行難已。須儘快行修之意。但【 佛教 】之出家眾。亦有其解。乃論修『 身。口。意 』稱過【 三大阿僧祇劫 】。為何?
 

      因人心不定。於此三業造作不停。由如三大祇劫之久才能降服。實因之前尚無【 妙法 】應對。所產生的誤解及錯知。現今修法更勝於前。如~
 

1.《 修心為上 》此是正確之方向。

2.觀心尋心悟心為主修。 ( 靜態之修 )

3.在力行於日常。功力漸增。( 動態之修 )

4.經書薰陶。立德修身。......
 

      5.由此修一切法。皆以《 修心 》【 觀心尋心悟心 】著手。必能很快成就。﹝一門深入﹞的修持。豈須用【 三大阿僧祇劫 】才能修成。並且加上《 §。六字玄功。§ 》之能量等法。確定能《 §。一世成就。§ 》無誤!

§
 

主題:§。再敘。§
 

§

又為何《 佛教 》中的『 周利槃陀伽 』。不識字。

只是一門深入。修悟「 掃帚 」二字六年中既成就【 大阿羅漢 】。

那又如何解釋?豈須【 三大阿僧祇劫 】呢?.....

§

《 經書 》上有很多都是後來才由學者等傳播撰述的。

修學者要理性評定分析。才不會一盲引眾盲。自誤誤人......

§

福安!

.
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{逍遙人}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